Aliyah Day 2025

从会幕到圣殿,上帝与以色列人的忠实之旅
作者:ICEJ Aliyah 主任 Howard Flower

4 月 8 日是以色列的 “阿利亚日”,这是一个庆祝数百万犹太人在近代返回祖先家园的全国性节日。 耶路撒冷国际基督教大使馆与大家一起向这一成就致敬,因为在过去的 45 年里,我们有幸帮助近 19 万犹太人踏上了返回以色列的旅程。

Israel preparing to cross the Jordan. (Google FX)
以色列准备穿越约旦河。 (Google FX)

现在,”阿利亚日 “在希伯来尼散月的第十天举行,这一天是古以色列人第一次跨过约旦河进入应许之地的日子。 当约书亚带领十二个部落渡过约旦河时,他们带来了会幕–根据上帝在西奈山的具体指示建造的便携式圣所。 会幕将伴随他们征服并定居在应许之地的整个过程。

在应许之地的第一次会幕崇拜发生在吉甲,以色列人在那里与上帝重新立约,并在耶利哥平原上庆祝逾越节。 这个地方代表了他们在应许之地的最初立足点,或者说是精神滩头堡。

对于基督徒来说,会幕指向耶稣,他是会幕目的的最终实现者。 我们在约翰福音 1:14 中读到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 正如会幕是上帝与以色列人同在的地方一样,耶稣是上帝与信徒同在的化身。

The Tabernacle in Shilo. (Google FX)
希洛的会幕 (Google FX)

随着以色列人获得更多的领土,他们最终将会幕搬到了示罗,这个山城在将近 400 年的时间里一直是他们的精神中心,跨越了士师时代的大部分时间。 这里安放着以色列人崇拜中最神圣的物件–约柜。 先知耶利米后来称示罗为 “我最初使我的名居住的地方”(耶利米书 7:12)。

会幕远不止是一件历史文物。 它是一个敬拜的场所,象征着上帝拯救人类的计划,以及祂将祂的子民从肉体和精神上聚集到祂面前的终极愿望。

会幕不仅是上帝在以色列人旷野之旅中的临时居所,也预示着未来流亡者的聚集、上帝永恒国度的建立,以及通过弥赛亚实现他的救赎计划。

充满挑战的时代 法官时代
会幕矗立在示罗的时期正值士师王朝的动荡时期。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属灵的不一致性,整个民族反复出现忠诚和不忠诚的循环。 尽管如此,上帝的同在仍然存在于祂的子民中间–这是祂与以色列立约的承诺的见证。

先知撒母耳年轻时曾在这个会幕服务,每天早晨打开会幕的院门。 此时,原来的幕墙很可能已被石墙取代,在保持原有设计的同时,赋予了会幕更多永久性的特征。

The Ark of the Covenant in the Tabernacle. (Google FX)
会幕中的约柜 (谷歌 FX)

神圣的纪律和持续的存在
约柜在示罗的时间在撒母耳担任以色列法官期间结束。 当以色列人面对非利士人的失败时,他们把约柜从原处移走,把它当作保证胜利的护身符。 结果,他们遭受了灾难性的失败,约柜也被掳走。

虽然非利士人因为约柜给他们带来的灾难而将约柜归还,但约柜却再也没有回到示罗。 上帝 “离弃了示罗的帐幕”(诗篇 78:60),以色列的敌人摧毁了这座城市。 这痛苦的一章告诉我们,当我们偏离神的道路时,神的同在并不能保证我们不受后果的影响。

然而,即使在惩戒中,上帝也没有抛弃祂的子民。 会幕本身先是迁往挪伯,后来又迁往基遍,而约柜则在亚比拿达位于基列雅林的家中暂住了二十年。

不久之后,大卫建立了耶路撒冷作为他的首都,并将约柜搬到锡安山,放在一个特别的帐篷里,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 然而,这却造成了一种奇怪的精神分野:约柜居住在耶路撒冷,而古老的会幕及其祭坛却仍在基遍。 以色列人在两个地方做礼拜。

大卫对这种分裂感到不安,他计划为方舟建造一个永久性的居所–不是用布料和兽皮搭建的帐篷,而是用雪松和石头建造的宏伟建筑。 虽然上帝通过先知拿单说,大卫作为一个战士,不能建造这个房子,但他的儿子将有幸建造它。

虽然大卫被禁止建造圣殿,但他仍然收集了大量材料来制造圣殿崇拜的器具–金、银、铜和木材,并组织利未人和祭司分工服事。 一切都为他的儿子所罗门完成神圣的建筑愿景做好了准备。

所罗门登基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和平与繁荣。 在他统治的第四年,也就是出埃及整整 480 年之后,摩利亚山开始动工。 在七年的时间里,这座宏伟的建筑拔地而起,它保留了会幕的设计,但尺寸扩大了一倍。

落成典礼恰逢住棚节,将永久性建筑与其前身连接起来。 所罗门召集了所有以色列人。 祭司们将古老的会幕及其所有圣器从基遍运到耶路撒冷,利未人则将约柜从锡安山的临时居所抬出。

当约柜进入圣殿,祭司们退下时,上帝的荣耀像云彩一样充满了殿堂,压得祭司们无法站立传道。 永恒者通过拿单所说的话应验了:大卫的儿子为上帝的存在建造了一座殿。

今天的 “阿利雅 “的信息
在我们纪念 2025 年 “阿利亚日 “之际,从吉尔加尔到耶路撒冷的这段古老旅程给了我们关于上帝对以色列的忠诚的深刻启示。 第一次 “阿利亚”–在约书亚的带领下进入应许之地–开启了一个延续至今的模式。 在西奈,上帝应许摩西 “我的存在将与你同在,我将使你安息” (出埃及记 33:14)时至今日,在犹太移民返回以色列的 “阿利亚 “之旅中,主的临格仍与他们同在。

正如古代以色列人面临挑战、挫折,甚至一度被放逐出他们在以色列的继承地一样,现代以色列人也走过了一条艰难的道路。 现代以色列国的建立和犹太人不断从地球的四面八方汇聚到这里,反映了古代的旅程–一个民族回到了他们神圣的继承地。

在以色列漫长的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上帝不顾人类的失败而坚定不移的承诺。 在会幕的整个旅程中,以色列人经常偏离忠实的敬拜。 在士师时代,”各人行自己眼中看为正的事”。 甚至在宏伟的圣殿落成之时,未来背道而驰的阴影也若隐若现。

然而,上帝依然信实。 这就是恩典–无缘无故的恩惠–在犹太人几千年的历史中展现出来。 同样的恩典将以色列人带过约旦河,今天仍将犹太人带回家。

现代的 “阿利亚 “不仅是一种政治现象,也是古老承诺的实现: “我要把你们从列国中领出来,从各国中招聚你们,使你们进入自己的国土”。 (以西结书》36:24)今天,当我们支持 “阿利亚 “时,我们就参与了数千年前开始的这一神圣的复兴计划。

上帝的计划没有改变。 古代以色列的错误,甚至现代以色列的缺点,都没有改变上帝对祂子民的承诺。 从便携式会幕到辉煌的圣殿,再到现代的回归,同样忠实的上帝安排着以色列的旅程。

作为热爱以色列的基督徒,我们在这一叙述中认识到,在犹太人完成历史性的回归,回到他们的土地和上帝身边时,我们有责任与他们站在一起。 正如会幕之旅的终点是充满荣耀的圣殿一样,我们满怀希望地期待着希伯来先知所预见的以色列的彻底复兴。 在这个 “阿利亚日”,愿我们铭记,我们所侍奉的上帝会世世代代信守他的诺言,他的恩典超越人类的过失,他为以色列制定的计划与约书亚第一次越过约旦河时一样坚定不移。 愿我们继续支持以色列,为他们祈祷,并与他们站在一起,共同完成他们的神圣使命。